人聲是世間最神秘、最美好的聲音。這種不可思議的自然現象是任何一種音響都無法比擬的。用聲音來藝術地表達人類的情感,可以說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能夠從事聲樂演唱和聲樂教學,成為一名歌唱家或音樂教育家,可以說是每一位學習聲樂的學生最大的愿望和夢想。在每年參加藝術類專業考試的眾多考生中不乏優秀者,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考生是屬于臨陣磨槍。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傾向,認為學習聲樂可以短期見效,不用花太大的本錢和時間,嗓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不用像學習鋼琴或器樂那樣,從小就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訓練、考級。其實,這種觀念是十分錯誤的。“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沒有哪一位歌唱家能在短期內使自己的事業一蹴而就的。許多人只看到歌唱家成名的輝煌,卻不知道成功背后的艱辛。誤認為只要有一副好嗓子就能一舉成名。
歌唱是用身體整體平衡來最大限度地發揮聲音共鳴的一種技巧。學習聲樂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比如,聲音條件、音樂感覺、音準節奏、語言能力、觀察理解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等。學習聲樂是一個比較復雜、抽象的過程,它和學習其它樂器有些不同,自己的身體就是樂器,要想使這個樂器發出最好的聲音,就必須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聲音的對錯。聲樂是技術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因此它還需要學生有聰明的才智和清醒的頭腦。學習聲樂的最佳年齡一般在13-15歲左右,由于每個人變聲期的年齡不同,要視個人情況而言。在開始學習聲樂之前或學習聲樂期間,最好能同時學習樂理和視唱練耳。有條件還應當學習鋼琴。這不但有助于聲樂的學習,而且這幾項也是藝術類專業考試時的必考科目。
每個人自身的生理條件不同,也就決定了他的聲音條件。比如,聲帶的長短薄厚;口腔、喉嚨、舌頭的狀態是否自然;聲音是否有彈性;音色是否有光澤等。好的聲音條件是天賦,但不是學習聲樂的唯一條件。要想達到成功的彼岸,請記住:天賦加勤奮。
從初學聲樂到參加高考,一般需要3—4年時間。首先要通過有經驗的專業指導老師或專業醫生的鑒定,來確定聲部,之后進入聲音訓練階段。這期間要經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
①歌唱姿態的培養:歌唱時為了使聲音通暢、呼吸均勻、身體有支點,保持一個良好的歌唱姿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站立的姿勢應與平常的站姿有所區別。要自然舒展,兩腳稍稍分開,感覺人很挺拔。身體各部位既不能緊張又要積極;既要放松又不能松垮。學習聲樂樂器就是自己的身體,要想使這個樂器發出悅耳的聲音,就要把呼吸、肌肉、聲帶、歌唱機能等調節到最佳狀態。而這些都必須在具備良好的歌唱姿態的前提下來完成。
②歌唱呼吸的調整:呼吸較之美妙的嗓音更重要。“要有完美的歌唱,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對于學習聲樂的人,可以說已經成功了90%”。這是女高音歌唱家梅爾芭說過的。由于歌唱的呼吸需要隱藏在身體內部的橫膈膜來運動,在初學階段是一個很難用語言來形象描述的問題。歌唱呼吸通常采用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更多地是采用胸腹式結合的呼吸方法。歌唱的呼吸與歌唱的姿態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在良好的站立姿態基礎上,身體各部位舒展放松,將氣息緩緩吸到肺的底部,兩肋擴張給肺部提供足夠的空間迫使橫膈膜下降。氣息吸進之后要學會保持。胸肺腹部要盡可能保持吸氣時的擴張狀態,不能一張嘴把氣全部呼出去。要根據歌曲音樂的需要有節制地控制氣息的呼出量。無論是呼還是吸,應該是在舒服、自然、輕松愉快的情形中進行。比如小孩子在睡覺時,腹部是一漲一縮的,背部也是有起伏的。這正是歌唱需要追求的呼吸方法。
③發聲訓練:歌唱時所發出的聲音與我們日常說話的聲音是不同的。它除了自身所具備的聲音條件以外,還需要長期正確的聲音訓練而產生具有彈性的、有光澤的美妙聲音。通過發聲來訓練聲音與氣息的搭配,調整身體各部位在歌唱時的平衡是聲樂學習最基礎的訓練。發聲訓練應本著從簡單到復雜、從平穩到多變的訓練原則。在發聲練習過程中,體會打開喉嚨、放下氣息、運用身體的共鳴以最少的氣息來達到最好的聲音效果。應以中聲區作為基礎,向上向下擴展音域。
④歌唱訓練:由于發聲練習的旋律較平穩,起伏不大,多按照音階、音程等較規律地進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歌唱發聲器官和肌肉會逐漸適應發聲要求。有不少學生在發聲練習時聲音和氣息能按要求做的很好,可是一旦唱歌聲音就找不到感覺了。這說明歌唱的發聲技巧還不能夠運用自如,歌唱中的母音連接還不能建立在相對統一的空間狀態上,樂句的長短不一和強弱對比所造成的氣息支持上的不斷變化。要想把歌唱得優美動聽,真正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就必須在歌唱訓練過程中全面地培養自己的音準、節奏、旋律的流動性、樂句的線條、語氣的分寸感等,在聲樂作品中完善聲音技巧和音樂修養。
⑤舞臺表演:舞臺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實感情的體驗和積累分不開的。它是生活體驗之后經過藝術加工、創作的感情再現。在舞臺上演唱時,即不能一動不動地唱,也不能毫無目的地胡亂表現。要做到“神形兼備”,通過恰到好處的表演來使歌聲和形象完美地結合,營造出歌曲表現應有的氛圍。要有良好的臺風,從一走上舞臺就要溶入到音樂里,落落大方、舉止得體,在有修養的藝術均衡中去表現音樂,注意在平時訓練的一點一滴中培養演唱的表演能力。
聲音就如同一塊寶石,無論它品質如何優秀,在沒有經過研磨之前,是不會閃射出耀眼的光芒。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一塊品質優秀的寶石,研磨的方法不得當,就很可能毀了這塊寶石。因此,對于初學聲樂的學生來說,選擇一位適合自己的、經驗豐富的聲樂指導老師至關重要。聲樂指導老師要能夠把握學生聲音的個性,要有靈敏的聽辨力和靈活的方法。就好比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廚師,憑著自己的直覺就能把各種材料的美味佳肴烹飪出來。作為聲樂指導教師對學生不論是發聲、咬字、吐字或體會詞意曲情,把握樂曲結構,進行感情著色,甚至對學生的生活、愛好、思想都應該能提出合理的和有見地的意見來。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所有的學生都用同一種方法去訓練。好的聲樂指導老師并不一定要具有優秀歌唱家的實力或是有名望的聲樂教育家。他應當具備最大限度地培養和發掘學生潛質和才能的能力。在人格、素質、技能等諸多方面培養和影響學生,為學生設計打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