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國韻之音文化藝術中心的各個琴房里像往常一樣傳出歌聲、琴聲、箏聲、二胡聲……聲音交相輝映,唱者、彈者其樂融融。
筆者尋著箏聲悄悄地走進了國韻之音的5號琴房。古樸典雅的古箏里流淌出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春江花月夜》。“好聽,喜歡……。”嘴里不自覺地呢喃出這兩個詞語,也在不經意間驚動了彈箏的閆老師。
閆老師爽朗的笑聲打斷了筆者的沉思,張若虛的七言古詩《春江花月夜》打開了我們的話匣子。
筆者(以下簡稱筆):閆老師,您好,國韻之音的老師和學員都評價說你古箏彈得好、教得好,您能不能談一下當初為什么選擇習箏。
閆老師(以下簡稱閆):選擇習箏,開始是我母親逼的(笑),那會兒也就四、五歲,鄰居家的小朋友沒人去學,我對古箏也沒太多的了解,但我母親受我外祖母的影響,特 別喜歡民族樂器。學了之后,發現古箏特別好學,覺得自己也很適合學,之后就選擇報考藝校,在學校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時,才發現自己的很多指法都是錯誤的,自己費了很大的功夫才糾正過來。原本想著自己彈的不錯,卻發現自己有這么多的錯誤,有點想放棄,但老師鼓勵我說,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質的進步。
筆:孩子幾歲最適合開始學習古箏?
閆老師:6歲。如果孩子5歲就讓他們開始學習,他們坐不住,精力不集中,對古箏也不會產生其他的理解,只會機械地按著老師的要求彈某一根弦,這樣保證不了教學質量,孩子也很難學好,這點算是我個人的切身感受吧。
筆:古箏這一民族樂器學起來難嗎?成人適合學嗎?
閆:古箏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簡單速成”,它的入學門檻特別低,沒有一點音樂基礎的人也能彈好。另外,古箏也特別適合上班族、白領群體,他們每天可以抽出三十分鐘的時間來習箏,這樣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緩解工作上的壓力,也有利于個人的交際。習箏對老年人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古箏的每首曲子都蘊含著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蘊,老年人大多數都有著豐富的閱歷,對中國的古典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把箏與自身閱歷、文化有機的結合,他們在這種意境中將會更加地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并能在快樂輕松中享受晚年的時光,真正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筆:在習箏過程中哪個地方是最難的?老師怎樣幫助學生克服?
閆:在古箏學習中,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就是對曲子內涵、意境的理解。有的學生雖然會彈這首曲子,但總讓人感覺缺點什么,曲子沒有生命。這些東西不像彈奏的技巧,老師能直接指點。要想讓學生克服這些困難,就不能用傳統的“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不要只單純地教學習者指法,在學生學習每一首曲子時,要給學生講述這首曲子創作的背景,相關的傳說、故事,以及曲子表現的主題思想,蘊含的文化底蘊,同時還要講述一些琴箏文化。學生只有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才能彈出有血有肉的曲子。此外,還要注重彈奏的張力,讓學生能夠領會用力的強弱,達到“強而不噪、弱而不虛”的效果。
筆:對古箏初學者來說什么最重要?
閆:不管是專業學習者還是業余學習者,開始學習時,必須得經過專業的、循序漸進的指導、練習,這樣才能把基本功打扎實。如果開始時不注重這些,到了一定的階段彈奏水平將很難提高,這樣習箏者興趣將可能消失,從而導致半途而廢。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老師在嚴格要求初學者的同時還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去應付,一定要把每首的曲子起承轉換講到位。比如《溟山》這首曲子,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寫山的,其實它表述的是溟山一年四季的變化,以及一種原生態的美,這些在曲譜中都有體現。我個人的教學心得就是讓學生邊彈邊唱,用心彈,用心唱,只有唱好了,才能把曲子彈好。
筆:作為一名古箏老師,最關鍵自身素養是什么?
閆:作為古箏老師,先不說你專業學的好壞,但最起碼得能嚴格要求自己,我之前也在其他琴行做過兼職老師,經常看到有些老師上課接電話的現象。古箏的彈奏需要一個特別幽靜的環境,如果在課堂上老師有這樣不良的習慣,就是彈奏的再好,也很難教好學生。同時,學生也很難學好。
閆老師個人簡歷
閆老師,國韻之音文化藝術中心古箏老師,國際古箏協會會員,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會員。自幼習箏,師從于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古箏演奏家袁莎女士,有著扎實的古箏演奏功底和豐富的古箏文化知識。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閆老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并為各個年齡段的學員量身定做了與之相適應的課程及教法。在教學過程中,閆老師摒棄了傳統的 “口傳心授”教法的弊端,在強調學生采用正確、規范的指法打牢基本功時,并注重講解琴箏的文學知識,同時把“彈唱”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領會曲子中濃厚的文化底蘊及蘊涵的箏韻。
閆老師多次參加大型民族樂器的演出,榮獲中國器樂藝術節優秀園丁獎、 “中國心,奧運情”長城大型民族演奏優秀表演獎等多個獎項。培養出的學生包括成人、兒童,不管是在專業考級還是業余考級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