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基礎是音樂專業高考的必考內容,也是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如果學不好,勢必要影響視唱練耳、和聲復調、曲式分析,以及表演專業的學習。風華國韻聲樂教育中心的老師在輔導學生學習樂理的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最難學的內容就是調式分析,因為該章節的內容,涉及到調式調性、變音運用、調號唱法、轉調離調等諸多因素,不少學生面對該題不知如何下手。
對此,風華國韻的老師總結說,旋律的表現形式有以下三種:一是調號與調性一致;二是調號與調性不一致;三是用臨時變音記號表現旋律。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分析:
1、首調唱名法。
在首調唱法中,和 聲大調的第Ⅵ級唱bLa,旋律大調下行Ⅶ、Ⅵ級唱bSi、bLa,和聲小調的第Ⅶ級唱#SoL,旋律小調的上行Ⅵ級、Ⅶ級唱#Fa、#SoL、民族調式體系中,雅樂的變徽唱#Fa,燕樂的閏唱bSi,所以,歸納起來,調式變音不外乎是#Fa、#SoL、bLa、bSi,當出現#Fa時,可能是雅樂,出現#SoL時,可能是和聲小調,同時出現#Fa、#SoL時,可能是旋律小調,出現bSi時,可能是燕樂,出現bLa時,可能是和聲大調,同時出現bSi、bLa時,可能是旋律大調。
2、調號增減法。
高考題中,調號往往與旋律實際調性不符。以此來迷惑考生。這種情況,可將缺少的升降號補上,多余的升降號去掉即可。
3、宮角定調(轉調)法。
五聲調式中,宮角是唯一的大三度(小六)音程,根據這一原理,可將大三度的根音視為宮音,然后找到主音。如果在無小二(大七)度音程的情況下,出現首調唱法的Si、Fa,則很可能是轉調,因為五聲調式的記譜形式是可變的。五聲調式轉調規律是清角為宮,變宮為角,即遇到Si改唱Mi,遇到Fa改唱do。
4、三音定調法。
大調式的主和弦為大三和弦,小調式的主和弦為小三和弦,而調式結束音多為主音,這樣一來,結束音上方的三度音非常關鍵,如果與主音成大三度關系,則可能是大調,反之,是小調。當然,要注意其旋律風格,也可能是民族調式。
5、音階排列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無調號的旋律分析。許多考生面對雜亂的升降號,一時不能分辨哪些是調號,哪些是調式變音記號。其實,只要你牢牢掌握了各調式調性的音階結構,此類型的題就迎刃而解。在音階組合中,出現ⅠⅢⅤ級為大三和弦,則可能是大調,反之,則是小調。出現增二減七,減四增五等音程,則可能是和聲大小調,沒出現小二大七音程,可能是五聲調式。
6、調號中斷法。
盡管臨時變音給考生讀譜帶來了許多不便,但只要善于總結規律,仍可以出現許多解題途徑。比如:
本應升高的Fa、do、SoL、re,其中re、do,同時不升高,則應高度懷疑其為旋律調式,該題答案為E旋律大調,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本應升降的某一個音不升降,則視為變音。如兩個相鄰二度的音不升降,則可能為旋律調式。
7、五度排列法。
五聲調式由五個音按五度關系排列的音構成,如果旋律符合這個條件,則用宮角定調,確定主音。
8、風格定調法。
前面論述中,風華國韻老師一再強調調式分析視風格而定,否則就有可能將自然大小調與七聲清樂宮羽調相混淆(中古調式暫不討論),因為二者音階結構、級數、首調唱名均相同,如何區別這兩種風格呢?
⑴ 七聲調式中,五個正音仍然是旋律骨干音,是主線條,兩個偏音處于次要位置,要么不在強者上,要么時值不長,而大小調體系中,無正偏音之分,其地位一律平等。
⑵ 大小調體系中,旋律常用三和弦或七和弦的分解式進行,但民族體系中,多用純四加大二度分解式進行。
⑶ 五聲音階中,小三度也算級進行音程,這一點,考生要特別留意。
風華國韻聲樂教育中心的老師對調式分析綜合了音程和弦、調式、視譜法等許多重要的樂理知識,是對樂理基礎學習情況的大檢測。風華國韻的老師最后補充說,除了良好的音樂素質外,同學們還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敏銳的判斷力,多練筆,多視唱,多聽多想,才能有長進。
晏老師在上樂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