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們平常的聲樂練習中,北京藝考培訓風華國韻聲樂教育中心的老師一再強調:歌唱中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是極其重要的。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呼吸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歌唱的質量,風華國韻的老師如是說。
一、一些聲樂家在他們的藝術實踐中得出一條結論,這就是“最少的吸氣”論。
莫瑞斯·杰奎特在《歌唱與身體》中說:“歌唱家可以觀察在歌唱中的小鳥,它怎樣用一點點氣息唱出那么嘹亮清脆的聲音。它如何一直不停地歌唱著使你聽不出來是在什么時候換氣的。”這話意味著歌唱者應該養成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換氣的習慣,沒有強制與緊張。吸進的氣息,要適度,否則一面束縛了歌者的發聲器,同時將導致極緊張地發聲、不準的音調以及相當快地消耗氣息……
二、在呼吸系統中肺是一個被動的器官,它本身并不能活動。呼吸時肺的伸展是由于胸壁和橫隔膜擴張的結果。在聲樂藝考培訓歌唱訓練中采用強而有意識的腹部壓力,使吐出氣流得到更好的調節。這也叫做橫膈膜對氣息的控制。威爾考克斯認為:歌唱呼吸主要是用聯合型的呼吸,即由胸腔與橫膈膜同起重要作用。他說:“應該清楚知道,純粹腹部的或單獨肋骨的呼吸是沒有的。” 歌唱呼吸時,橫膈膜與腹部肌肉的協調與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橫隔膜的收縮頂著腹壁向上和向內所形成的壓力,直到前者獲得完整平衡為止。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吐出的氣息,要比單純運用橫膈膜更能對氣息有效地加以控制。
三、進行歌唱呼吸活動時,身體各部分應采用怎樣的姿勢最為恰當,是個應當重視的問題。一般意見是,正確的呼吸要求胸腔和腹部必須適度擴張。這種擴張是呼吸的原因而不是呼吸的結果。作為一種身體動作,它可以從呼吸中分離出來給以指導,因為這些肌肉都是屬于有目的的重量控制活動。換句話說:“身體動作應加以指導——但不是呼吸。” 對歌唱者來說,通過身體鍛煉來擴大胸腔、增強肋間肌肉、橫隔膜和腹壁肌是絕對重要的。
四、樂句是音樂表達思想感情的單位。正確的句法要求用相應的聲音表現技巧,把歌曲樂句的內容表達出來。不論樂句多長,都要保持它不被割裂的連續性,對于發展好的呼吸是有益的。在吸氣時,要立即使呼吸動作與要唱的那一句歌曲的感情結合起來,這樣樂句就成為一個呼吸的單元,而每一個單元的開始,不是起于它的第一個音,而是那個音以前的呼吸,吸進氣息的多少應該與樂句的長短和強度相吻合。
五、由于氣息是支持聲音的動力,是歌唱表情的基礎,所以任何時候都要在直接控制下,這是歌唱必具的技法。氣息控制是控制對氣息的運用,而不是流量的多少。發聲時把逐漸出氣和使用最小量的氣息有機結合起來,就叫氣息控制。歌唱者應具有一種能使氣息最緩慢地流出,同時又具足夠的能量,去發出所需要的高度和強度的能力。這要由吸氣肌肉和呼氣肌肉間相互平衡作用來完成。要學習在出氣時抑制肋骨肌肉對肺的壓縮。
最后風華國韻聲樂教育中心聲樂藝考培訓老師把對呼吸訓練的理論,綜合為以下四點:
1、要把氣息壓力轉化為聲音力度。作為一種呼吸控制方法,有意識地操縱橫膈膜的活動特別重要,另外就是肋骨的擴張,脊骨的伸直,腹部的壓緊,氣息的集中等。
2、身體的姿勢對呼吸有直接影響。所以可以通過鍛煉來獲得正確的姿勢。這種鍛煉可以發展肺活量,呼吸的柔韌性和耐力,使其達到藝術歌唱所要求的標準。
3、應該從歌唱中發展呼吸功能。學習聲樂的人從一開始就應該練習歌唱,可以很少甚至不必注意呼吸,呼吸器官將會在歌唱中得到發展。
4、心理活動對呼吸器官產生作用。思想感情嚴重的影響著歌唱的狀態,歌唱的狀態好壞又直接影響著呼吸的積極和氣息的支持。
Roumen老師在指導學生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