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考試,顧名思義就是讓考生唱一首準備好的歌,從中了解考生的音質、音準和節奏、樂感的狀態。演員要創造人物的思想情感,必然要求聲音既能鏗鏘有力,又能婉轉動聽!聲音是需要進行各種處理和塑造的的,以適應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演員在音樂方面修養高,樂感強,就會對藝術特別敏銳,無論是在節奏方面、韻律方面、對美的感受方面,都會對人物創造有幫助,因為藝術相互之間是相通的。
聲樂是技術性很強的一種藝術,要想有所成就,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是不行的。必須經過勤學苦練,練好扎實的基本功,再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才能取得藝術成就。學習聲樂,主要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加強基本功的訓練
聲樂的基本功,除了聲音技巧、歌唱語言、表現能力的嚴格訓練等,還需要學習視唱練耳、民族音樂、音樂史、音樂理論、鋼琴等必修基礎課程。對青年歌唱演員來說,決不要滿足于個人初步的點滴成就,更不應把歌唱視為輕而易舉的事,而應使自己具有較扎實較廣泛的基礎,這才有利于將來的發展。
聲樂的發聲體是長在人體內的生理器官,它不是樂器廠出產的成品,不經過訓練,就不可能成為一件優良樂器。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循序漸進的嚴格訓練,我們的發聲器官才能具有適應演唱各種風格、內容、形式的曲目的能力。好的演唱,除了聲音優美悅耳、感情真摯動人、語言形象準確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聲音技巧運用自如。一首音域寬、句式長、力度大、感情熾熱、強弱和音色變化大的歌曲,如果演唱者缺乏自如地運用聲音的能力,必然會破壞原作的完整性。即使演唱一首音域不大、句式不長、內容優美、曲式活潑的小曲,如果聲音缺乏訓練,也同樣不能很好地表達原作的內容。誠然,發聲技巧只是藝術表現的手段之一,但它在歌唱藝術中,卻具有獨特的作用。
大量學習中外聲樂文獻
在聲樂訓練中,有了扎實的基本功,就應該不斷擴大自己的演唱曲目,學習一定數量的音樂文獻。經典的中外音樂文獻都有一定的規格(內容、風格、速度、句法、段落、高潮等藝術處理),學習、掌握、分析研究并演唱這些經典文獻中的規格,是學生在具備一定聲音技巧后必須十分重視和努力的。在接觸不同中外文獻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到不同時期不同聲樂品種、流派的藝術風格,掌握不同聲樂作品的藝術處理,更重要的,是在涉獵和演唱大量文獻中增長自己的音樂藝術修養。
對于在校學生學習期間基本功訓練與聲樂文獻學習的關系,我認為,教師和學生重視基本功訓練是應該的,但決不能忽視對聲樂文獻的學習,這兩者皆不可偏廢。過于強調基本功,易養成重技術輕藝術的觀念,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練好發聲技術,是為藝術地表現歌曲內容服務的,并且通過演唱一些聲樂作品還可以促進基本功的提高。因此,基礎訓練與文獻學習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在實踐中摸索正確的學習方法
聲樂是一門藝術,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原則和科學性。但人在歌唱時有關器官的活動,不能進行明確無誤的人體解剖,把發聲器官的活動規律弄得一清二楚。因此,聲樂學習也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尤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現象,不斷發生新情況,如心理的、生理的、性格的、領悟能力的、文化素質的、學習態度以及師生關系等方面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影響學習進度。教師只能在“教中學”,不斷探索、鉆研出新的辦法,去適應新的情況,去解決新的問題。
聲樂考試技巧
聲樂考試有兩大忌諱以及一個主意:兩大忌一是演唱通俗歌曲,二是演唱外語歌曲。另外注意由于考生很多,考官往往不能聽完一整首歌,要生要學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唱出歌曲最精華的部分及最能體現出自己音色的曲目和段落!
如果你很幸運進入三試,還要注意加強以下項目的練習:
1. 節奏練習:老師拍掌打擊節奏,考生重復,點數節奏都不能錯
2. 試唱練習:老師即興出示簡單樂句,考生當即試唱
3. 音階、琶音練習:考生隨老師彈奏鋼琴定的調伴奏或無伴奏練唱
4. 特殊練習:針對考生具體問題,老師即興出題了解考生音樂方面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