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12點,我倒在床上,感覺骨頭散了。”李梓靜(化名)這樣形容她的身體。但超負荷的各項訓練暫時都還不能停止,至少要堅持到2月26日開考那天。
一位音樂類考生現在的狀態是:平均每天訓練12小時。
上午6點起床,2個小時練聲樂,3個小時練鋼琴;
下午13點開始,2個小時練鋼琴,2個小時練聲樂、視唱練耳;
晚上19點開始,3個小時練跳舞、書法,余下的時間要看書。
半夜12點,倒在床上,感覺全身的骨頭都散架了。
魔鬼訓練。據說,很多音樂類考生眼下都是沒日沒夜地在練。
2月26日,李梓靜將和全省幾萬考生一起參加今年的高考音樂類專業招生考試。
記者讓李梓靜現場表演一個曲目,她熟練而富有感情地演奏了一曲《舒曼的夜晚》。她的表現很專業,完全看不出她是個才接受了兩個多月系統訓練的生手。
兩個多月?是的,就在去年11月份的時候,李梓靜還是個一心要考綜合性大學的高三學生,要說有什么音樂背景,那就是9歲開始練過三年的鋼琴。
去年11月,李梓靜碰上了已經考上音樂學院的表姐,一聊之后,李梓靜大膽決定:報考音樂類專業,暫時放棄在學校里學習文化課程。
距離高考音樂類專業考試只有不到4個月。李梓靜豁出去了,確定想要報考藝術教育專業,這就需要她在考試前完成聲樂、鋼琴、視唱練耳、舞蹈和書法這五門課程的學習。
找專業培訓老師、趕場子上課、回家鞏固練習……一周的培訓課程包括一次聲樂、兩次鋼琴、一次舞蹈、一次視聽練耳、兩到三次書法訓練,不算上自主練習的時間,李梓靜的“課表”已經滿滿當當,僅培訓費每周就要1500元左右。
而相比其它藝術門類的考試,音樂類考試的復習針對性又較弱,考生直到考前不久才能知道考試曲目,所以平時更多的就是基礎訓練。
翻來覆去練指法,反反復復摳姿勢,由淺入深地走每一步,是李梓靜唯一的辦法。時刻感覺時間緊迫的她好多時候都顧不上吃飯。
花這樣的高代價攻音樂,李梓靜覺得自己已經在路上了,她不能回頭,更加不能有走在路上的迷茫感,“既然學了就一定要學好,要不然就得不償失。”
李梓靜現在每天都犯困,但她從來不會在該訓練的時候打瞌睡,“我不覺得很苦,為了家人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我會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