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張老師專門帶來自己的電腦和CD,在上課之前和學員們共同欣賞了優美的竹笛曲,并與學生親切地交談。張老師寓教于樂,課堂上金句頻出,逗得學員開懷大笑,偶爾還冒出幾句英語,整堂課氣氛活躍而歡快。
張老師與學員共同欣賞民樂
他結合中國文化講解簫聲:“簫是純音色的樂器,不溫不火,符合儒家的氣質。又似太極,看似柔和,實則有力。”談到國風音樂,他表示聲音可以帶來美好,中國音樂蘊含著故事,能夠引人勾勒起人生全部的回憶。
張老師與學員親切交談,金句頻出
張老師教導學員練習吹奏笛簫要沉得住氣,及時進入演奏的狀態,抓住曲子中的韻律,找準抑揚頓挫。教學過程中,張老師耐心細致地對學員的演奏曲目一句一句吹奏示范講解。
張老師逐句示范教學
除此之外,張老師就中國的民樂發展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心系地方的民樂教學,表示必須在各地培養出一批出色的笛簫音樂家,致力于地方民樂教育,并將身體力行采取有關措施。他還送給學員自己的生活感觸,講到要用愉快輕松的心情過一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永遠相信最好的永遠在明天,過了明天還是明天”,并透露這就是自己每天開心的秘訣。
張老師心系民樂教育
每位學員都聽得入神,張老師心系民樂教育的博大胸懷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令所有學員為之動容,他們學到了除了笛簫演奏技巧之外的更寶貴的知識,更感謝張老師不遺余力地傳授學子所有的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