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9月,全球票房超過20億美元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將在南京人民大會堂連演8場。盡管音樂劇對本地觀眾來說還是個新鮮玩意,但其實越來越多的國內觀眾正在接受音樂劇的魅力——改編音樂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原創音樂劇《馬路天使》,乃至《媽媽咪呀!》中文版等音樂劇的問世,讓國內的音樂劇市場正在形成氣候。不過,在逐漸火爆的同時,中國的音樂劇也充滿了尷尬……
流行歌手、影視演員成了音樂劇“主力軍”
作為一名流行歌手,張學友在音樂劇《雪狼湖》中的表現令人難忘;作為一名話劇演員,《媽媽咪呀!》中文版首輪巡演的主演田水的表現也令人稱贊……
縱觀這兩年中國音樂劇市場,能讓大家叫的出名字的,往往不是那些專業的音樂劇職業演員,而是從話劇演員、流行歌手、影視演員轉戰到音樂劇市場的明星大腕。
而且話劇演員、流行歌手、影視演員紛紛在音樂劇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已經成為目前中國音樂劇市場的一個“特點”。不過,記者了解到,音樂劇對演員的要求相當高,唱功、表演實力、綜合體力等等都有要求。而來自話劇界、影視界或歌壇的演員,有的要么唱功了得,表演欠缺;有的則是表演到位,聲樂不行。即便是科班畢業的學生功底不錯,能力相對全面,但缺乏經驗依然使得他們難以達到音樂劇用人的標準。
這樣的現狀多少也影響了中國音樂劇的發展。
還是尷尬!
音樂劇專業招生不少,但都不愿意吃這碗飯
話劇演員、流行歌手、影視演員涉足音樂劇,并非是中國音樂劇沒有自己的人才。事實上,國內不乏音樂劇專業出身的演員。
記者了解到,自2002年上海音樂學院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音樂劇系以來,上海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藝術類專業學校都設立了音樂劇專業,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即將畢業的音樂劇專業應屆生就有三百多名,再加上此前畢業的歷屆生,專業音樂劇人才已超過千人。盡管音樂劇專業學生越來越多,但是音樂劇職業演員始終處于一個缺乏狀態。而造成這種困境,很多原因是無戲可演、收入不穩定。
去年畢業于上戲音樂劇系的郭美孜獲得了參演《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機會,她告訴記者,因《愛情公寓》而走紅的演員婁藝瀟曾是她的同班同學,這個班其實培養了不少優秀的音樂劇演員,但因為各種原因,同學里目前只有她在堅持音樂劇演出,其他人都已經和音樂劇漸行漸遠,“可能是音樂劇的演出機會實在沒那么多”。郭美孜透露,盡管不斷有新的音樂劇推出,優秀音樂劇的數量還是少之又少。“僧多粥少”,導致了供求失衡。在一大批專業學生轉行的同時,還有一批人才因為國內缺戲,轉而奔赴國外參加培訓表演。如今,很多優秀的中國音樂劇演員在日本四季劇團等國外知名音樂劇機構發展,人才流失讓他們更難“職業化”。
而“無戲可演”造成的致命問題就是收入不穩定,這也成為困擾音樂劇演員的現實問題。目前正在《媽媽咪呀!》劇組辛勤排練著的冒海飛2009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劇系,他告訴記者,畢業前,家人已經替他找了一份穩定工作,但他不想白白浪費學了那么多年的專業,堅持出演音樂劇。不過尷尬的是,相對不穩定的工作、低廉的演出費,甚至都成為其結婚的障礙,因為女朋友家長很擔心他會一直這么漂著。
專家建議
引進經典劇目
讓演員有戲可演
其實中國音樂劇這些尷尬的現狀,業內人士都是心有戚戚焉。《媽媽咪呀!》中文版,新唐娜扮演者、文化部第12屆文華獎獲得者、湖北省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汪金媛就告訴記者,“目前中國音樂劇只能稱得上是在起步階段,有這些問題也是必然的,所以現在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音樂劇演員有戲可演。而引進國外經典劇目的中文版進行巡回演出,就目前來看是最好的出路。”
提升演員修養
“魔鬼訓練”不可少
從《媽媽咪呀!》中文版排練和語言情況來看,國際團隊在排練中對演員嚴格要求,在堪稱“魔鬼訓練”的密集排練下,年輕演員們在心理、形體、耐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專家們的眼中,這樣的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
汪金媛直言,音樂劇演員自身的修煉,依然是中國音樂劇發展的最大動力。“音樂劇演員的演出并不是幾場就能完事的,而是需要上百場的表演,如果劇目成功,演員還將成為駐場演員。這樣高強度的演出任務對演員的體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如果演員的修為達到了,肯定可以有更多的激情去表演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