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聲樂培訓老師談到,美聲唱法源于意大利,強調自如、純凈、平穩的發聲與靈活和準確的聲樂技巧的歌劇唱法,美聲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點之一,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頭位置較低的發聲方法,因而產生了一種明亮、豐滿、松弛、圓潤,而又具有一種金屬色彩的、富于共鳴的音質;其次是它注重句法連貫,聲音靈活,剛柔兼備,以柔為主的演唱風格。所以在演唱時一定要注意唱法的適中,適可而止很重要,北京風華國韻聲樂培訓老師給出一下學習美聲建議,僅供廣大學習美聲者以參考。
1. 聲音強弱的平衡
北京風華國韻聲樂培訓老師指出,聲音要根據歌曲的要求該強的地方強,該弱的地方弱,一首歌曲不能一直強,也不能一直弱,就象我們吃飯一樣,不能老吃一種飯菜這樣就會很單調,另外聲音一直處于強的狀態下聲帶容易疲勞或嘶啞聲帶肥厚。反之一直處于弱的情況下聲音容易漏氣,也容易嘶啞,甚至容易得聲帶小結,長期用弱聲歌唱如果有強的歌曲需要強但強不起來,因為平時這該強的肌肉沒有得到訓練,反之長期用大聲歌唱,該弱也弱不下來,因為聲帶超負荷運行,聲帶充血嗓音充血,聲帶變厚,邊緣不震動也就弱不下來。總之,掌握強弱平衡的歌唱和發聲之練習是多么重要。
2. 聲音高低的平衡
北京風華國韻聲樂培訓老師進一步談到,聲音高低不是在于你使的勁大小,而在于聲帶頻率的震動快慢而決定,長期在中低聲區練習歌唱的人,很怕唱高音,因為他聲帶高頻率的訓練從來沒有作過也不敢做,所以聲帶這部分機能就退化了,反之經常唱高音很好的人中低聲區又不太好,因為他不經常練習中低聲區,所以唱到中低音就會出現下不來或漏氣,沒有音量的效果,沒有聲帶低音頻率。一般規律先打好中低聲區的基礎,然后要勇敢的唱高音,一開始練習時要用假聲帶咽音然后帶出真聲來,聲帶頻率就會自然加快,練習自如后隨時用真聲或假聲。低聲區大部分都是真聲。
3. 歌唱共鳴的平衡
北京風華國韻聲樂培訓老師介紹到,根據不同風格的歌曲偏重運用不同共鳴區這是科學的,但在我們發聲練習的過程中,要平衡運用共鳴區,在以第一、二共鳴區為主的基礎上其它的口咽腔、口腔、鼻咽腔、鼻腔、頭腔都要平衡的運用,一般規律是聲音越高頭腔共鳴就越多,但切記頭腔共鳴不是從頭上找出來的,而是聲帶和氣息強有力的對抗,反射上去產生頭腔共鳴,而胸腔共鳴是在相對松弛的情況下產生為最佳。
4. 練習的平衡
北京風華國韻聲樂培訓老師建議學習歌唱發聲法,如果不去練習,這樣各部分機能得不到訓練,到時候想唱好,也會力不從心。但反之如果煉的太苦不得法,反而會使聲帶小結聲音不清晰純真。所以,不能偏離左右要掌握平衡,另外在練習中不能想的太復雜,如果想方法太復雜總有一部分地方是僵的,最后導致你唱不動歌反之又不能什么都不想,最好是在練聲時多想方法,歌唱時多想歌詞或完全沉浸在圣靈中。
5. 打開和閉合的平衡
打開喉嚨歌唱,這是聲樂教師普遍教學的規律但是打開喉嚨的同時聲帶也打開了,如果在發生時聲帶繼續打開,就會產生漏氣,聲音空洞無力,相反如果不打開喉嚨歌唱或吸氣時打開,發聲時又閉住了,這樣聲帶就被擠住了,聲帶的頻率也不能正常震動了。所以,打開用打哈欠的方法最好,這樣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胸腔都充分打開但聲帶要閉合,該打開的要保持,該閉合的要閉合這樣的平衡,是最佳的歌唱方法。
6. 喉結下降軟腭抬起的平衡
中國人由于說話的原因,喉結都比較靠上,這對學習意大利美聲發生法比較困難,所以許多教師教學生喉結下來,要下到喉咽腔的最底部,這是對的,但喉結下來和軟腭也就是軟口蓋抬起是成正比,軟腭抬的越高,喉結就下降的越低,這是一個最好的平衡,喉結下到喉咽腔的最底部能充分發揮胸腔共鳴和喉咽腔共鳴,軟腭抬高能充分運用口咽腔共鳴和鼻咽腔共鳴。
7. 咬字的平衡
咬字不能咬的太緊或者太松,太緊容易阻擋氣息和聲帶的配合,聲音棱角太強,太松了每個字含糊不清①、咬字時兩個嘴角稍微給點力,②、牙關要靈活,③、聲帶要閉合,掌握了咬字的平衡使聲音發聲既圓潤、明亮又字字都清晰、明朗。
以上七點是北京風華國韻聲樂培訓老師簡要講述了一下學習美聲的一些技巧,這些也都是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希望對廣大藝考生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