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舞蹈專業藝考學生,北京聲樂培訓風華國韻藝考老師歸納整理了一些舞蹈劇目考試要點:
高考舞蹈專業考試設立即興編舞考項,目的是為了測試考生的思維反應能力,動作協調能力,情感表達能力,音樂理解能力,舞蹈創編等能力。
即興編舞的要求
(1)動作情感和音樂情緒(文學內容)相吻合。
(2)動作節奏和音樂節奏同步。
(3)舞蹈動作、舞句、舞段與樂句、樂段相對應。
(4)動作協調、流暢。
(5)圍繞情感需要,可選用技巧等各種手法進行編舞創作。
即興編舞的形式
(1)編舞和聽音樂同步進行(隨音樂起舞)。
(2)聽完一遍音樂后即刻編舞。
(3)聽完音樂后,思考片刻再編舞。
(4)根據口述內容即刻編舞。
(5)見文字記錄內容即刻編舞。
舞蹈劇目編排過程及思路
(一)主題和題材:創作者要通過一個舞蹈作品表達什么中心思想,這就是作品的主題。
用具體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現這個主題思想,這種具體的材料就是“題材”。“主題”就是作品的核心、主體。題材就是具體描寫主題的材料。在舞蹈創作中可以先確定主題,再選擇題材。
(二)如何選擇題材:
1什么是題材:就是編導在他所處的客觀現實生活中,經過深入觀察體驗,把那些豐富多采錯綜復雜的種種生活現象,經過分析、選擇、加工,使它們構成文藝作品的核心,也是作品最基本的因素。
2選材的方式:分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就是發生在身邊的所見所聞所看的事和物。間接的如歷史、神話、寓言、童話、繪畫題材等。
3舞蹈如何選材:要掌握舞蹈藝術創作的特殊規律,就是用舞蹈形象思維的方式,研究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全部依靠舞蹈的自身表現手段,既用身體動作表達感情,特別要注意題材的動感和豐富的感情。
選材時還應注意:動作性,既通常所說的“能舞起來的材料”。抒情性,題材要孕育著深厚的感情動力。直觀性,必須是能出現在舞臺上讓觀眾直接看到或聽到的。
(三)構思腳本(舞蹈和音樂處理的文字結構),以突出主題思想為目的,把“題材”概括、提煉,構思成舞蹈的藝術結構,這就是舞蹈的“腳本”,腳本是作品的立腳根本。
舞劇的結構可分為引子或序幕:1引子或序幕:是劇中時代、環境和人物的引入。2開篇:劇情矛盾沖突的開始,要鮮明而引人入勝。3發展:劇情展開的過程,這段占有的篇幅較大,情節需要有起伏、轉折方能精彩。4高潮:是全劇矛盾發展的頂峰,它要激起觀眾最強烈的感受。5結局:劇情發展的結果,它要最清楚的揭示主題思想。
舞蹈的動作
(一)動作的性質
1、重組法:對一個動作或一組動作分類,在同類形中重新組合(動作的先后順序變化)
2、重疊法:一個或一組動作在同一空間下或不同空間方向重復使用。
3、折分法:留住局部折除全部(如:一個整體的動作,不要手上的只要腳上的動作
4、模糊法:一個對原始創作工作印跡上的保留與發展。
(二)力量性
(三)表情的處理方式
1、虛幻的情感表情:不太很明顯的具體的對某一種特定的情感,做為過渡表達成鋪墊的過程。
2、暗含的情感表情:心理活動以外部表情不完全統一的一種處理結果。
3、聚象的情感表情:讓人一目了然的動作使用。
4、抽象的情感表情:把明確的事物通過動作語匯,通過表情進行抽象的處理,使其在像與不象之間形成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現代舞使用較多)